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tp钱包app正文
除夕有什么风俗(除夕那天都有哪些习俗)
2022-03-11 06:20
“除夕”是指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,也称为“大年三十”,古时候叫“岁除”。字面上解释:除是除去,夕是晚上。除夕在百姓心中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天,背井离乡的人们不论在多远的地方,都要赶在这一天之前回到家中跟家人团聚。在这一天里当然有很多习俗,不过你可能只是知道有,但不清楚为什么。
到了除夕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贴门联,门联也叫对联,古时候人们贴门联寓意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,联上的文字则要简洁精巧、对仗工整,最好还是吉祥话。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一来增添喜庆的气氛,二是表达了百姓一种驱邪避灾、迎接美好祝福的愿望。
据记载这一习俗源于宋朝,盛于明朝。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,当过和尚要过饭,他建立明朝之后出于补偿心态,特别喜欢大排面,尤其喜欢小时候可望而不可得的富裕家庭在除夕挂的桃符,于是就想推广一下,但因为桃符造价太高,朱元璋只能要求家家户户在除夕当天用红纸写上字挂门前,迎接新年。有了巨V皇帝陛下的推广,春联瞬间成了爆款,直到现在仍旧存在,可以说是过年众多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。
按照流程,长辈们贴完春联,下一件事是祭祖。我国有四大祭祖节日,分别是清明节、中元节、重阳节,和除夕夜。至于怎么祭祖,可能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做法,比较简单的是在家门口烧上一叠纸钱,再叩拜三下。而隆重的就很硬核了,比如说,在老家的一个大家族共同祭祖,声势非常浩大,各种礼仪都很郑重,先是摆上丰厚的饭菜,点上香烛,再由家族中的长者带领晚辈们进行叩拜,这样做目的有两个,一是希望祖先的灵魂能得到安息,二是得到祖先的庇护,保佑家族人丁兴旺、永久昌盛。
接下来,便是除夕中最温馨的时刻: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饭桌前,有说有笑,吃上一顿年夜饭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除夕年夜饭在过去也是有讲究的,饭桌上一定要有一些特定食物,比如鸡(代表吉利)、汤圆(代表团圆)、鱼(代表年年有余)、面条(代表长长久久)、南方某些地区还会摆上年糕(代表年年高升)等。
现如今随着时代不断发展,很多人为了挣钱,都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工作,但不论多困难,也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,跟家人团聚,那是否可以说,除夕夜这顿饭,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呢?值得一提的是,以前的年夜饭多是家人自己做,边做边有小孩子在一边偷吃,现在大家经济条件都好了,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在酒店吃,这样比较方便,算是习俗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改变!
以前吃年夜饭,我们小孩子总是吃着吃着就提前跑了,拿着提前买好的鞭炮到外面去放,这是除夕当天,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习俗。过了晚上十二点,家家户户同时开始放鞭炮,一是欢送过去的一年,二来也是迎接新年的到来。
关于鞭炮的传说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,说是古时候有个怪兽叫“年”,每当一年结束时,他就会悄悄闯入百姓家,把每家每户的粮食给吃掉,人们很讨厌他,想方设法要赶走他,后来有人发现他最怕两样东西:怕响、怕红色。为了赶跑“年”,人们便开始放红色的鞭炮。这个习俗流传至今,除了小孩子偶尔玩的花炮,你能见到的鞭炮都是红色的。但这几年,由于环境污染加重,很多地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,已经禁止过年放炮了,毕竟时代不同了,新年习俗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。
以上4个,就是以前我们每个人到了除夕这一天都会做的事情,而除夕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习俗,叫“守岁”相传在古时候,有个怪物名叫“崇”,会在过年这天晚上,趁着人们团聚防备比较薄弱的时候出来作乱,因为他会伤害家里的孩子,大人们便会在除夕夜,陪着孩子一晚上不睡觉,等待第二天的到来,除夕之夜“守崇”的习俗便是由此而生,之后经过多年的演变,“守崇”变成了“守岁”,寓意也发生了变化,守岁不睡觉,是为了送走这一年,迎接新年。
当然了,在很多地方,大人守岁就是为了打打牌,一年辛苦到头,有多少时间能像这样放纵自己呢?倒是我们小孩子,往往坚持到1、2点就再也抵不住睡意来袭了,总之在我记忆中是一次都没能守岁到初一大早。那么你们呢?你们在除夕这一天能守岁成功吗?还是你们的家乡有其他的习俗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和我们交流讨论。